|
留言主题:《荀子》纠错 |
|
|
2020/2/17 11:48:3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是的,“役”字是“没”字的形误。 欢迎惠顾,欢迎指正! |
|
|
2020/2/17 12:16:2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谢谢站长回复. 接底下这句 则小事之至也数<4> 这里的译文也脱落了一个音节 数[shò 音朔]:频繁。 其实都是不影响阅读的小事,我大概是略略有些强迫症,囧. 前边闲着没事情在抄荀子,如果陆续有发现注音什么的脱落,我就发在这个帖子里面了. 其实抄前面的时候,偶尔发现也有,只是前面不熟悉网站,不知道这里可以反馈. |
|
|
2020/2/17 13:41:0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好的,已纠正。只要是本站上的问题,你都可在此反映。 希望更多的有“强迫症”的网友来为本站把关,哪怕一字一句,一个标点。谢谢! |
|
|
2020/2/17 16:07:4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天论篇第十七的中段 楚王后车千乘,非知也;君子啜菽饮水<2> <1>知:通“智”。下文“知虑”之“知”同。 原文里漏了个 <1> . 站长大人,我抄的极慢。方便的话大概一个礼拜来帖子里看一次就好,这样也不浪费你时间和精力. |
|
|
2020/2/18 12:51:5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已添加。好的,谢谢你! |
|
|
2020/2/18 13:00:0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天论篇第十七的中段楚王之后一节 上闇而政险,则是虽无一至者,无益也。 <4>险:险恶,指暴虐。 同上,原文漏了<4>. 再其下 勉力不时,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 这一句重复了,按译文来看要么是 政令不明,举错不时<3>,本事不理,勉力不时,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,夫是之谓人祆。礼义不修,内外无别,男女淫乱,则父子相疑<4>,上下乖离,寇难并至:夫是之谓人祆。祆是生于乱。三者错,无安国。其说甚尔<5>,其菑甚惨<6>。可怪也,而亦可畏也<8>。 要么是 政令不明,举错不时<3>,本事不理,夫是之谓人祆。礼义不修,内外无别,男女淫乱,则父子相疑<4>,上下乖离,寇难并至:夫是之谓人祆。祆是生于乱。三者错,无安国。其说甚尔<5>,其菑甚惨<6>。勉力不时,则牛马相生,六畜作祆<7>,可怪也,而亦可畏也<8>。 从译文看是取了前者,所有感觉 勉力不时,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 在这一段里这一句重复了,不好在两个位置都补上. |
|
|
2020/2/18 15:13:01 |
 |
|
|
2020/2/19 2:07:32 |
 |
|
|
2020/2/19 2:15:4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由下面“田薉稼恶”一句,可看出“楛耕伤稼,耘耨失薉”才是此段文中正句。“田薉”对应“失薉”,“稼恶”对应“伤稼”。“田薉稼恶”一句,乃合总前两句之因,而陈后文之果;此句承前启后,顺理当然。“耘耨失薉”,即“耘耨失于荒秽”,意为:因除草不力而致田地失于荒秽。 又如此可见“政险失民”一句,明显不该位于“田薉稼恶”之前。 说得非常有道理,受教了.原文及推论的过程都让我茅塞顿开,大有助益.希望站长可以把这段内容补在原文下的字词翻译里面. 另,前文不敢称代为检查,站长太客气了。 如果前代刊印的都是留着两处文字,确实是留着稳妥.是我自己冒昧了,等下我滚去翻翻四部丛刊版的荀子. |
|
|
2020/2/19 11:50:58 |
 |
|
|
2020/2/19 12:12:39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1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我还须将不同旧版本中的此段内容附上,以便研习者参考。稍待。 |
|
|
2020/2/19 14:13:39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2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强国篇第十六 而汤武者善为人所好也。人之所恶何也?曰:污漫、争夺、贪利是也<17>。人之所好者何也?曰:礼义、辞让、忠信是也<19>。今君人者,譬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武,若其所以统之,则无以异于桀纣,而求有汤武之功名,可乎?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<18>, 这里标注的顺序乱了. 其上还有一段,我听过不同的断句方式,我觉得还是站内的断句方式比较好. 是一国作谋,则三国必起而乘我。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、三,国若假城然耳<10>,必为天下大笑。 是一国作谋,则三国必起而乘我。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,三国若假城然耳,必为天下大笑。 抓住主语,明显其一的断句方式合适顺畅. 类似的还有: 故自四五万而往者,强胜非众之力也,隆在信矣。自数百里而往者,安固非大之力也,隆在修政矣。 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,非众之力也,隆在信矣。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,非大之力也,隆在修政矣。 |
|
|
2020/2/20 15:29:59 |
 |
|
|
2020/2/20 15:32:3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4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另,想请教一下站长 天道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. 这个 为 到底应该读二声 还是四声 . 百度里说读二声,按字义似乎应该是四声. 我有点搞糊涂了. 谢谢. |
|
|
2020/2/20 16:25:45 |
 |
|
|
2020/2/21 2:29:3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6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论据步步递进,非常详细严谨,我明白了.非常感谢. 我要把站长的回复释疑惑复制保存在我的资料里。 |
|
|
2020/2/21 10:59:5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7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要从其“具有主动意向”还是“具有被动意向”来看.. 我明白了,我明白了. 谢谢。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就可以按图索骥了. 真个是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. 哈,真心谢谢了. |
|
|
2020/2/21 11:05:3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8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荣辱篇第四 中间段落 以敦比其事业<3>,而不敢怠傲, 释义里: <3>敦[dūn 音蹲]:治。 比:通“庀”[pī 音匹],治。 庀 pi 似乎是应该三声 也可能是以前和现在的读音有些不一样了,有遇到过以前老师强调不要误读的字现在读音直接改成误读的音了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 乡音无改鬓毛衰 xia cui |
|
|
2020/2/23 16:23:1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9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非相篇第五 最后一节 然而口舌之均,应唯则节<5> 字词释义:<5>於:《集解》作“均”,据宋浙本改。噡:同“谵”、“詹”,多言。唯:唯诺,少言。节:有节制,适度。 这里忽然出来这个“噡”字,是不是“应”通“噡”. 感觉补充的稍微详细一些或许更好. 谢谢. |
|
|
2020/2/23 17:14:08 |
 |
|
|
2020/2/23 18:31:49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1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啊,对的,匹夫的匹. 谢谢 |
|
|
2020/2/24 8:59:5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2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荀子 正论篇第十八 中段 持老养衰犹有善于是者与<29>?不老者,休也。 <29>不[fǒu 音否]:同“否”。 29的位置稍稍靠前了。 |
|
|
2020/2/26 14:30:4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3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是断句错误。“不”字,应归属前句。即“持老养衰犹有善于是者与不<29>?老者,休也。” 古学者往往有人误将“不”字与后面“老者”组句。 其实“与不”也有争议。如《荀子注解》俞樾曰:“案此当作‘犹有善于是者不与?’不,读为否,传写误倒在‘与’之下。” 由下一句式“犹有安乐恬愉如是者乎”可判定,“与否”应为“否与”。 |
|
|
2020/2/26 18:41:50 |
 |
|
|
2020/2/27 13:37:5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5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读到此句译文,也感到别扭。 下面“夫曰:太古薄背”,“背”字应为“葬”。均已纠正。 |
|
|
2020/2/27 15:19:1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6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像这样,即使将死者裸埋,尚且必然被挖掘,还怎能埋葬呢? 站长这个“还怎能”改得非常好,怪不得我原来感到别扭,这两处一改,通顺贴切多了.  |
|
|
2020/2/28 14:41:57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7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犹且必=尚且必然 应该是说改了三处 很好 |
|
|
2020/2/28 14:44:3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8楼 |
|
正论篇第十八 末尾往上数第二段 正论篇第十八 末尾往上数第二段 今子宋子则不然<12>,独诎容为己 <12>己:《集解》作“已”,据宋浙本改。 <12>的注释位置错了 |
|
|
2020/2/28 16:23:2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29楼 |
|
正论篇第十八 末尾最后一段 正论篇第十八 末尾最后一段 原文: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<8>,聚人徒,立师学,成文典<9>, 字词翻译:<9>曲:乐章,指韵文。宋子的文章,《汉书·艺文志》把它归入小说家,其中可能有韵文。 文曲:泛指文章。 似乎是两个版本混在一起. 或仅是“典”“曲”两字混同了. |
|
|
2020/2/28 16:55:1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0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原注<9>有混淆之误。重新参照《荀子注解》做了修订。 |
|
|
2020/2/28 22:24:3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1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礼论篇第十九 中上段 大飨<1>,尚玄尊,俎生鱼<2>,先大羹<3>,贵食饮之本也<4>。 译文:在太庙合祭历代祖先时,以盛着清水的酒器以及俎里盛着的生鱼为上等祭品,首先献上不如调味品的肉汁,这是为了尊重饮食的本源。 不如调味品 应该是 不入调味品。 |
|
|
2020/3/2 10:25:5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2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还一样不知道算不算错 同一段里面 尚拊之膈<25> 注释:拊[fǔ 音府]:一种打击乐器,即拊搏(又名搏拊)。由熟皮制的皮囊中塞满谷糠而成,形如小鼓,拍打时声音沉闷。 之:犹“与”。 膈:通“鞷”,是一种与“拊”类似的乐器 而百度里说鞷,是古代一种钟类乐器。 (= - =,有点吹毛求疵了) |
|
|
2020/3/2 10:38:1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3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“如”,是“加”之误。 “鞷”:是古代悬钟的木格。百度百科解释错误。 认为“拊”于此段文中属于动词,类似于抚拍、磕打之意,并非注释中所谓的“一种打击乐器”。已附按。 |
|
|
2020/3/2 13:06:37 |
 |
|
|
2020/3/3 9:03:1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5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礼论篇第十九中间段位 尒则翫<5>,翫则厌,厌则忘<6>,忘则不敬。 字译:<6>忘:当为“怠”字之娱(久保爱说)。 当为“怠”字之娱 应该是 当为“怠”字之误. |
|
|
2020/3/3 11:27:5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6楼 |
|
回复:荀子 强国篇第十六,则其殆无儒邪的翻译错了一个字 对,是“误”。已纠正。 |
|
|
2020/3/3 13:49:57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7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礼论篇第十九 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<1>,终始一也。这一段底下 设掩面儇目<8>,鬠而不冠笄矣<9>。 字词翻译:儇[xuān 音宣],通“缳”[xuàn 音眩],绕。 缳 这个字 是念huan 四声 缳首 |
|
|
2020/3/4 11:42:29 |
 |
|
 |  |  |  |
第 38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同一段 荐器<12>:则冠有鍪而毋縰<13> 字词翻译:<13>縰[shǐ 音史]:古时包头发的丝巾。 縰 这个字念 xi 三声 |
|
|
2020/3/4 13:55:43 |
 |
|
|
2020/3/4 14:49:5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0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歶[yú 音于]:通“罻”[tóu 音投] 罻 这个字念 wei 四声 |
|
|
2020/3/4 14:55:10 |
 |
|
|
2020/3/4 23:47:5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2楼 |
|
谢谢,整理这一段很费功夫 谢谢,整理这一段很费功夫 |
|
|
2020/3/5 18:10:5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3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要找陶庵梦忆无意之中进来了。你们太强了,太严谨了,热爱真是一件超棒的事,原谅我文化水平低形容词匮乏。    |
|
|
2020/3/7 12:57:02 |
 |
|
|
2020/3/9 18:10:1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5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还有下面的“椌[qiāng 音腔]:是一种类似祝的打击乐器。” “祝”,应为“柷”。 以上均已纠正。 继续。 |
|
|
2020/3/9 22:49:1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6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嗯,下一段刚抄到呢.谢谢^_^ 同样在这一段, 竽笙箫和筦钥,似星辰日月,鼗、柷、拊、鞷、椌、楬似万物<8>。 字词翻译:楬[qià 音恰]:又名“敔”[yoǔ 音语],一种虎状木制打击乐器,在雅乐结束时击奏。 第一个字 楬 似乎念 jie 二声 敔 念 yu 三声 他多打了个 o |
|
|
2020/3/10 12:36:35 |
 |
|
|
2020/3/10 14:47:09 |
 |
|
|
2020/3/10 15:34:1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49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“楬”的意思懂了,非常详细,谢谢. 鄉:“嚮(今作向)”字略笔,不可简写作“乡” 明白了,我前面大段大段的写成乡字,我得改回“嚮”或者“向”,读作xiang 四声。谢谢,站长仔细. 另,解蔽篇第二十一 第三段 桀死于鬲山<4> 字词注音 <4>原作“亭山”,当为“鬲[lì 音历]山”之误,即历山,又称历阳山,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相传桀被流放于此。 这里有个问题,因为确实也有个 鬲山 读作ge 山的, 但注释又说是 历山 之误,按正确的 历 字读音,又是li 山无误. 是否可以这么改下 : 当为鬲(ge 二声)山之误,即历山... 不然怕学生看到这段,以后 鬲 字读音会错. |
|
|
2020/3/10 18:02:17 |
 |
|
|
2020/3/11 0:02:04 |
 |
|
|
2020/3/11 11:16:1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2楼 |
|
正论篇第十八 正论篇第十八 中下段 夫乱今然后反是 这一段 故百事废,财物诎<14> <14>诎:同“屈”[jué 音决],竭,尽。 应该是:诎:同“屈”[qu 音屈],竭,尽。 或者是:同“倔”[jué 音决],竭,尽。 或者是:同竭[jié 音劫,尽] 感觉还是前者,因为 诎 是 音 qu |
|
|
2020/3/13 17:43:37 |
 |
|
|
2020/3/13 17:58:19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另 段首 世俗之为说者曰:“太古薄背, 也一并改为薄葬吧 ^_^ |
|
|
2020/3/13 18:03:19 |
 |
|
|
2020/3/14 12:46:36 |
 |
|
|
2020/3/15 15:01:3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7楼 |
|
解蔽篇第二十一 解蔽篇第二十一 倒数第三段 凡可知<1>,人之性也;可以知,物之理也。 字词释义: <1>以,犹“能”,参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。 <1>的插入位置错了 |
|
|
2020/3/16 12:44:3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8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我查了一下《荀子集注》原版,“凡可知,人之性也”,应为“凡以知,人之性也”。 “以知”,即能去认知(或认识),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。 |
|
|
2020/3/16 16:29:3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59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谢谢,站长严谨.我望文生意了. 不是站长仔细,我以为是是第二个“以”的注释 |
|
|
2020/3/19 9:18:42 |
 |
|
|
2020/3/29 14:31:53 |
 |
|
|
2020/3/29 16:12:0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2楼 |
|
正名篇第二十二 正名篇第二十二 倒数第二段 局室、芦帘、稿蓐、敝机筵,而可以养形<4> <3>局室芦帘:《集解》作“屋室庐庾”,据《初学记·器物部·帘四》引文改。 局:局促,狭窄。 葭[jiā 音家]:初生的芦苇。 槀[gāo 音搞]:谷类植物的茎秆。 蓐:草垫子。 尚:当同“敝”,破旧。 字标错了,而且似乎是两个版本的字混同了. |
|
|
2020/3/30 11:01:4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3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此段原文及注释,重新做了考证和整理。 |
|
|
2020/3/30 13:25:2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性恶篇第二十三 第三段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、烝矫然后直 <1>枸[gòu 音钩]:通“钩”,弯曲。 檃栝[yǐn kuò 音隐括]:竹木的整形工具。 枸木 据百度百科 应该念gou 三声 木,曲木。 檃栝 念 yin 三声 gua 一声 但我不清楚是否是古今异音,只是提出自己的疑惑,最后结果按站长的来,我也准备按站长的标注音读  |
|
|
2020/3/30 13:50:17 |
 |
|
|
2020/3/30 14:04:01 |
 |
|
|
2020/3/30 14:21:3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7楼 |
|
性恶篇第二十三 接上一段 用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。所谓性善者,不离其朴而美之,不离其资而利之也。使夫资朴之于美,心意之于善,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,可以听之聪不离耳<3>,故曰目明而耳聪也<4>。 <4>“所谓性善者……故曰目明而耳聪也”一段据文义当在“若是则过矣”之后,今译文移正。 我说:像这样来解释就错了。孟子所谓本性善良,是指不离开他的素质而觉得他很美,不离开他的资质而觉得他很好。那天生的资质和美的关系、心意和善良的关系就像那可以看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、可以听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一样罢了。所以说资质的美和心意的善良就像眼睛的视力和耳朵的听力一样。如果人的本性生来就脱离他的素质、脱离他的资质,一定会丧失它的美和善良,由此看来,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 这一段的译文顺序混乱了。 |
|
|
2020/3/30 15:45:2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68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曰:若是则过矣。所谓性善者,不离其朴而美之,不离其资而利之也。使夫资朴之于美,心意之于善,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,可以听之聪不离耳<3>,故曰目明而耳聪也<4>。今人之性,生而离其朴,离其资<2>,必失而丧之。用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。 按译文似乎是这样。 |
|
|
2020/3/30 15:52:06 |
 |
|
|
2020/3/31 9:23:1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0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非常感谢.站长辛苦了。 |
|
|
2020/3/31 14:30:0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1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今人之本性,必然因为生来就离弃质朴和天资而丧失掉。 这天资、质朴与美的关系,心性与善良的关系,如同能看得明白须离不开眼睛,能听得清楚须离不开耳朵一样。因而说,有目才能物明,有耳才能声清。 站长这么翻译,感觉比原文的翻译要简明通顺多了,原来的翻译太晦涩 这样真好 |
|
|
2020/3/31 14:39:52 |
 |
|
|
2020/4/3 13:52:4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3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另外请教站长两个读音的问题 月朝卜日,月夕卜宅 朝 这个字是否念zhao 月初,类似 朝阳, zhao 而百度里 月朝 是念chao 的. 是否是百度的注音有问题。 谢谢. 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。使欲必不穷乎物,物必不屈于欲 这里的给人之求 是否念ji 不念gei,满足的意思. 谢谢. |
|
|
2020/4/3 14:28:1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对了,还一个: 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(腰)而带之: 这里的量 是否是念 liang 四声, 而不是liang 二声, 比如量力而行 liang 四声 |
|
|
2020/4/3 14:41:2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5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是在礼论篇第二十九的中段 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带之<2>,相高以毁瘠 量 liang 四声 相 xiang 一声 以毁瘠相高 以毁瘠作为相互间最高的准则,即以此标榜自己的高尚。 类似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里的 相高. 所以,应该念 xiang 一声. 是不是应该这么考虑.  |
|
|
2020/4/3 14:59:4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6楼 |
|
这里还有一段 这里还有一段的读音不懂,需要麻烦站长. 乳母,饮食之者也,而三月;慈母<6>,衣被之者也,而九月; 饮食: yin 三声还是四声,是否是四声 食 si 四声 衣被: yi 一声还是四声 是否是四声 出自礼论篇倒数第三段.君之丧,所以取三年,何也?在这一段的中间. |
|
|
2020/4/3 17:17:3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77楼 |
|
礼论篇第十九 最后一段 最后一句 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状乎无形,影然而成文。 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一样,侍奉已不存在的人如同侍奉还活着的人一样,所祭祀者虽无形无影,但是它可以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礼仪制度 按翻译,断句似乎是这样: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状乎无形影,然而成文。 还一个, 如果亡做无解,是否读音是wu 二声,还是做消亡解,还是念 wang 二声. |
|
|
2020/4/3 17:36:51 |
 |
|
|
2020/4/4 13:12:23 |
 |
|
|
2020/4/4 15:44:4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0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3、“靡”通“摩”,切磋,摩切,这里引申为相互影响。《禮·學記》:“相觀而善之謂摩。” “靡使然也”,简译成“这是影响的缘故”为宜。 “靡而已矣,靡而已矣!”简译成“无非是影响,无非是影响罢了!”较为通俗。若译成“不过是外界的接触罢了,不过是外界的接触罢了。”未免生硬了些。 这一句这样翻译完全没有问题,确实是 无非是影响,无非是影响罢了。 我想知道的是,靡 这个字 在这一篇里应该读作 mi 二声,还是按通假字 读作 mo 二声。 谢谢. 汗,我提问提的不够清楚 |
|
|
2020/4/4 15:48:3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1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1、缺“檠”字,已补加 1确实是缺字,而不是注音错误,站长仔细. 4 5 6 7站长解释的非常详细清楚,对我帮助很大,谢谢站长.为学到新的东西而开心,遇到你真好^_^ |
|
|
2020/4/4 15:53:14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2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嗯,“美善于乐”应为“美善相乐”。 新注释加按: “美善相乐”:世德堂本作“莫善于乐”。〖按〗《荀子集注》:卢文弨曰:宋本作“美善相乐”,正承上五句而言。此‘乐’字读‘喜乐’之乐。下文‘君子乐得其道,小人乐得其欲’云云,皆承此‘乐’字而言。若改为‘莫善于乐’,则仍读‘礼乐’之‘乐’,与上下文皆不相应矣。 · “故乐行而志清,礼修而行成;耳目聪明,血气和平,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,美善相乐。” 上一句,依宋本应如下翻译为妥: “所以,音乐奉行而人们的心志清明,礼制遵循而人们的行事有成;耳聪目明,气血平和,改变旧的风俗习惯,天下都归于宁静,美与善皆大欢喜。” · “靡”字,于该段文中通“摩”,即音义通“摩”。见《康熙字典》:摩,古与靡磨通。 |
|
|
2020/4/4 19:43:19 |
 |
|
|
2020/4/5 15:04:5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第九段 世之衰,谗人归,比干见刳箕子累<1>。武王诛之,吕尚招麾<2>殷民怀<3>。 麾[huū 音挥]:指挥作战用的旗子。 麾 注音打错了 |
|
|
2020/4/5 16:16:00 |
 |
|
|
2020/4/5 19:36:2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6楼 |
|
成相篇第二十五 站长客气,是我们读者要谢谢站长的无私奉献 ^_^ 成相篇 中上段 成相竭,辞不蹙<1>,君子道之顺以达。宗其贤良,辨其殃孽□□□<2>。 <1>蹶[jué 音决]:竭尽,枯竭。 <2>此句恐脱三字。 本章韵脚:竭、蹶、达、孽,月部 同样 蹙 蹶 版本混同 |
|
|
2020/4/7 14:35:42 |
 |
|
|
2020/4/7 18:20:29 |
 |
|
|
2020/4/9 11:19:35 |
 |
|
 |  |  |  |
第 89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查阅集注本,“隐过疾贤,长由奸诈鲜无灾”,应为“隐讳疾贤,长由奸诈鲜无灾”。将原注有关此段句式的解析删掉,以免解读混乱。 |
|
|
2020/4/10 2:34:55 |
 |
|
|
2020/4/11 15:10:34 |
 |
|
|
2020/4/11 19:50:37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2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再之下一小段: 请牧基,明有祺<1>,主好论议必善谋。五听修领<2>,莫不理续<3>主执持<4>。 <2> 修:《集解》作“修”,据宋浙本作“循”。 五条原则都听信,遵循为君的纲领 按译文看,选的是 循 字 。可改可不改。 因为我这边订正自己前期抄录的问题,所以新进度特别慢,站长可以一周看一次就好,不然每次一点点,耽误站长功夫.^_^ |
|
|
2020/4/12 9:42:0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3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去掉了“据”字。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,逐字逐句地精审严考每一篇已不可能,但会尽力就热心读者提出的问题,予以探究完善。 好的,你尽可将问题罗列出来,我或许不能及时查看,但会抽时间一并回复,算作共同切磋。 |
|
|
2020/4/12 10:48:0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对了,你说到这段译文依然从“循”的问题。已对此段注释及译文做了些补充和修正,供参考。 |
|
|
2020/4/12 19:56:3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5楼 |
|
一点心迹 站长太客气了,实际是受站长指点,我大有进益. 成相篇到今天结束了,还剩七篇。完了整理总结一下,接下去抄韩非子。 下次另起韩非子的帖子时,再不敢学着前面大言xx纠错了。 温温恭人,惟德之基.前辈真心当得起这八个字.说共同切磋什么的,实是羞刹我等.我们小辈见贤思齐、愿附骥尾,学习和继承前辈严谨治学的态度,持之以恒,完善自身 ^_^ |
|
|
2020/4/13 7:42:01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6楼 |
|
一点吐槽 对了,还一个,我买来的丛刊版荀子还封在那里不敢拆,将将要四个月了,希望疫情早早过去,一切恢复正常。愿天佑中华,朝阳常照吾土! |
|
|
2020/4/13 7:51:3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97楼 |
|
成相篇 及大略篇 成相篇第二十六中间段 有物于此,居则周静致下,动则綦高以钜,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,大参天地 塞、逼、讯)、塞,忌、置,之职蒸对转(“忌”属之部,其余属职部) 似乎是塞、偪、讯、塞,忌、置,之职对转(“忌”属之部,其余属职部) 大略篇第二十七 诸侯召其臣,臣不俟驾,颠倒衣裳而走,礼也 诸侯召见他的臣子时,臣子不等驾好车,没把衣裳穿整齐就跑,这是一种礼制。这个衣裳似乎也应该改成衣裙,。裳 chang (可改可不改) 《聘礼》志曰<1>:“币厚则伤德,财侈则殄礼<2>。”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<3>?诗曰<4>:“物其指矣<5>,唯其偕矣<6>。”不时宜<7>,不敬文, <7>交:当为“文”字之误<俞樾说>。 <7>插入位置 货财曰赙<1>,舆马曰赗<2>,衣服曰襚 帮助别人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叫做赙,赠送的车马叫做赗,赠送的寿衣衾服叫做赗 译文最后一个字错了. |
|
|
2020/4/16 11:33:30 |
 |
|
|
2020/4/16 21:37:51 |
 |
|
|
2020/4/23 16:09:08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0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所凭借才来临的。因为自己而产生的问题,这问题反过来影响了自己(自作自受). |
|
|
2020/4/23 16:14:3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1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所列问题已捋顺。 “凡物有乘而来”句,用分号断句较妥。乘,译成“缘由”较好些。 |
|
|
2020/4/24 10:45:29 |
 |
|
|
2020/4/25 17:44:46 |
 |
|
|
2020/4/25 20:16:06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4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谢谢站长指点 ^_^ |
|
|
2020/4/26 8:43:08 |
 |
|
|
2020/5/2 12:14:3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6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挹:通抑。损:减弱,削减。“挹而损之”,原意为“为抑制满溢而折减”。 注意:翻译古文也好,外文也好,不要刻意咬文嚼字地去直译,有些句子或词语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是翻译不好的,倒不如贴切原意而意译之。如“挹而损之之道”,可简明地意译为“抑制自满的道理”。 “絻而乘路者”:路,于此通“辂”。《正韵》“鲁故切,音路。”《玉篇》“大车也。”《释名》“天子所乘曰玉辂。谓之辂者,言行于道路也。” 薄:书文读音 bó,口语俗音中往往读 báo,在古典中以读 bó 为宜。 威仪棣棣:棣,按古音读“代”。如《韵会》“待戴切”,《正韵》“度耐切,音代。棣棣,闲习貌。” 教:读一声,多专指传授、传习,如“画荻教子”“教书育人”;读四声,多专指开导、训诫,如“孺子可教也”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。然而,有时“教”字又合指传授、训导,亦读四声,如“教育”“教师”。 古文或古诗中“教”字也通“叫”,其实又多读平声,即一声。如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等等。但除非特意为了强调古声韵的味道,今人完全可以按今音声调来读,即将诗句中的“教”字读作四声。 本站在整理编校典籍时,首先确保原文的准确,而译文部分多未顾及审定,故而译文部分仅供参考。朋友们若发现原文错误,及时告知。 |
|
|
2020/5/3 0:36:23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7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“教”字读音的解释非常详细明白,以后我就不会为这个字的读音犯难了,非常感谢. 注意:翻译古文也好,外文也好,不要刻意咬文嚼字地去直译,有些句子或词语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是翻译不好的,倒不如贴切原意而意译之。如“挹而损之之道”,可简明地意译为“抑制自满的道理”。 你说得对,大赞 |
|
|
2020/5/3 8:52:42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8楼 |
|
荀子 第三十一篇 哀公 中下段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请问取人。” 孔子对曰:“无取健<1>,无取詌<2>,无取口哼<3>。健,贪也;詌,乱也;口哼,诞也。 <3>啍[zhūn 音谆]:同“谆”,话多,指能说会道。 两个 “哼”字,疑似版本混乱. 同一段落 语曰:‘桓公用其贼<7>,文公用其盗<8>。 <8>文公:晋文公,见第十一篇注。用其盗:指任用寺人(宫廷内的近侍)披。 公元前655年,普献公派寺人披追杀重耳(晋文公), “普”字错了 第三十二篇 尧问 第二大段的译文 庄王说:‘我谋划攻事得当,大臣们没有谁能及得上我,因此我忧虑啊。 “攻”应为“政” 倒数第二段 莱不用于马而齐并之 子马:莱国贤臣,即《左传》的正舆子,字子马。 不知是“于”通“子”,还是字打错了. |
|
|
2020/5/5 13:48:40 |
 |
|
 |  |  |  |
第 109楼 |
|
回复:《荀子》纠错 哼、普、攻、于,分别应为:啍、晋、政、子。 四个错字均已纠正。 |
|
|
2020/5/6 10:17:46 |
 |